电动车发展的瓶颈

    电动汽车产业受到电池成本高、产业规划落实难等瓶颈的制约。
    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并不顺利,老百姓不买账,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,25个试点城市完成运营的4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,82%以上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,包括公交大巴、出租车等,是政府强制、硬着头皮上的结果,并且是在亏本运营,不具备推广条件。
    2008年,比亚迪一款型号为F3D M的电动汽车获准批量生产和销售,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。几年来,虽然技术研发和整车销售均有所突破,但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。
   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在2012年达到3万多辆,私人购买纯电动轿车突破5000辆。另一项统计显示,2013年我国销售纯电动汽车1.5万辆。虽然市场不断发展,但与全国1.4亿的汽车保有量相比,新能源汽车占有的比例极小。
    2009年国家出台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,指出到2011年,形成50万辆纯电动、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%左右。但从目前情况看,规划已然落空。
    2012年,国家再次出台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》,提出到2015年,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的目标。而业内表示,从目前情况看,落实这一目标仍有困难。
    产业规划落实难,反映出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在技术、应用等环节不成熟,价高质低,很难受到消费者欢迎。并非没有市场需求,而是市场在等待合适的产品。